网购血拼买买买 谨慎消费很重要 | |||
|
|||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上购物成为一个新的消费时尚,并以其特有的方便、快捷、价格相对便宜等特点,倍受消费者特别是年轻消费者的青睐。
但网络购物不同于实体店购物,消费者在知情权、求偿权、公平交易权、个人信息安全等方面面临更大挑战。网上样品与实物不符,运输环节出现脱钩和损毁现象,甚至出现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等不法行为,从而引起消费者投诉和消费纠纷现象层出不穷。网络购物成为消费侵权的重点多发领域,为此,律师提醒消费者网上购物时须谨慎,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强化理性消费意识。在参与网购促销活动前,可对所需物品进行简单列举、筛选,并结合实际需求购买,避免盲目选购,避免被虚假折扣所迷惑,不要冲动消费,要防范网购中高价低质、低价劣质陷阱。要提前预估产品新鲜度、储存条件、配送延迟带来的系列问题,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
二是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在购物时,要谨防钓鱼网站,不要随意点击网页里、短信中的链接或浮动弹窗,不要轻易将个人敏感信息(如: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家庭住址等)提供给他人,更不要轻易输入动态验证码,增强防范网络诈骗的意识。在签收网购订单前,务必开箱验货,如有不符情况可运用“七日无理由退货”权利争取自身合法权益。注意不要急于丢弃发票、购物凭证、快递单据等材料,防止个人信息泄露。
三是增强证据保全意识。网络购物与实体购物相比,消费维权更加困难。在网络购物合同纠纷审理过程中,消费者作为原告对自己提出的主张负有举证责任,网购者通过诉讼维权时,需注意在网络上调取保存相关电子数据信息,最好确保该类信息的完整性。消费者可以将网络购物的交易流程、订单、支付记录、聊天记录等电子数据通过公证形式予以证据保全。同时积极向商家索要电子发票。根据国家工商总局颁布的《网络交易管理办法》,电子化的购货凭证或者服务单据,可以作为消费投诉的依据。
四是树立正确维权意识。对于网络消费领域的侵权行为、违法犯罪行为,消费者通过以下常见方法进行有效维权:向网络交易平台客户服务部门进行投诉或举报、向工商、质检部门投诉、向公安部门报案及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