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川区司法局多举措做好未成年人法律援助工作 | |||
|
|||
经验摘要: 近年来,淄川区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坚持把做好未成年人法律援助工作作为重点,全方位、多举措建立了未成年人法律援助工作机制。一是织密法律援助网络。进一步健全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法律援助工作网络,配齐配强工作人员,确保未成年人及监护人能够快捷寻求法律援助服务。对未成年人案件实行优先受理、优先审查、优先指派。二是组建法律援助人才库。从我区选择熟悉未成年人身心特点、责任心强、经验丰富、业务水平高的律师和法律服务工作者组成未成年人法律援助人才库,作为承办未成年人法律援助的主要力量。三是完善监督机制。督促承办案件的律师、法律工作者认真做好庭前准备工作,将旁听庭审、案件回访等工作常态化,及时对结案卷宗进行评查,以多位一体的监督模式,提升未成年人法律援助案件的办案质量。 关键词: 未成年人 交通事故 法律援助 案例文本: “感谢法律援助中心,感谢白律师,我孩子的事情让你们费心了,多亏了你们才能这么快处理完。”当事人翟某来到淄川区法律援助中心,紧握着工作人员的手激动地说道,并将一面印有“专业敬业 厚德重法”的锦旗送到案件承办律师白峰手中。 2019年1月24日,翟某来到区法律援助中心,话语中透露着焦虑和不安,“这里是广播上说的淄川区法律援助中心吗?我想来问一下,我也不懂法,不知道这个事该怎么办……”见此情形,工作人员安抚好她的情绪,引导她说出问题。原来,翟某正在上高一的女儿王某放学路上骑电动车出了一起交通事故,对方将王某起诉至法院,因翟某丈夫在外地打工,她自己还要照顾长期卧病在床的小儿子,一个人实在无法应对。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员对翟某带来的材料进行审查后,决定对王某予以法律援助。考虑到王某是未成年人,特地为其指派办理未成年人案件经验丰富的白峰律师承办。 白律师接受指派后,利用周末休息时间,会见了翟某母女,与她们进行了深入细致的交谈。在了解到翟某最主要的诉求是尽快结案,减少对孩子的影响后,白律师经过仔细分析,认为想要缩短案件办理时间,争取庭前和解是最好的办法,于是便积极主动与对方当事人沟通,为了配合对方,也为了获得和对方当面协商的机会,白律师先后四次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做了大量的说服工作,经过努力,对方终于同意庭前和解,撤回起诉,将案件的影响降至最低。结案后,白律师也对该案的后续情况进行了跟踪,一方面对王某进行法治教育,告诫其以后要认真遵守交通法规,注意行车安全;另一方面对王某进行心理疏导,希望王某不要因为案件造成压力,影响学业。 今年以来,淄川区法律援助中心共办理未成年人法律援助案件24件,其中未成年人刑事法律援助案件16件,民事法律援助案件8件,有效维护了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2019年是省里确定的“工作落实年”,淄川区司法局结合当前机构改革的工作实际情况,着眼于重新组建的司法局各项职能完善,全方位查找问题和短板,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及时调整工作流程、职能配置、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充分发挥好行政执法监督、刑事执行、公共法律服务等职能。 一是真抓实干,狠抓落实。深入推进“七五”普法规划实施,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充分挖掘德法融合的法治文化资源,提升市民法治文明素质。健全完善公共法律服务网络,规范开展好“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提升基层依法治理水平,为新旧动能转换、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等夯实法治基础。 二是加强监督,压实责任。始终坚持问题导向,使用好、运用好般阳民生平台,对平台及12345民生热线的有关诉求,坚持“事不过夜、立说立行、马上就办”的原则,及时回应及时解决。建立阶段性考核评价机制,每月一点评一总结,及时加强督查调度,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地落实,为实现淄川转型发展、全面振兴、走在前列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和坚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三是全面抓牢保安全护稳定工作。要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 不断完善社会矛盾预防化解机制,充分发挥好人民调解在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主渠道作用,努力实现矛盾不上交。大力加强司法所规范化建设,规范开展好“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在社区矫正工作中落实治本安全观,充分发挥政府、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帮扶体系作用,减少社区服刑人员重新违法犯罪,促进刑满释放人员顺利回归社会。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